一条咸鱼十洲

杂食上天,什么都吃

[质问箱] 怎样模仿练习别人的好文章?如何恰到好处地穿插环境描写?

大家好,我终于浪回家了。

出了藏区又在成都浪了一大圈=-=

到家昏睡一整天,懒洋洋地起来干活……


来自其实不问写作就唠嗑也行的质问箱的提问:


大纲这玩意我好似说过很多次了,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写,以“看着大纲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为准。

我写大纲也没有一定之规,以下情况都出现过:

大纲只有一句话、按章节写梗概、拉一整张表格

思维导图我嫌乱,暂时还没用过。

另外这是我这个LOF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的第一篇博客,内有我是如何开始写一篇文的。


啊,如果是“知道别人好在哪却不知道如何模仿”的话,我猜你所谓的“知道”是限于“这个太太场景写得好”“那个作家情节安排特别吸引人”这种非常“大”的层面上的。

想学习模仿,必须要抓“根源”和“细节”,从仿写句子、段落开始,不要从一开始就想着“我要写一篇和XXXX一样(一个画风)的文”这么宏伟的目标。

例如,你觉得一个作者的场景写得好,就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场景描写出来,拿出做语文阅读的劲头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用,这样用了有什么好处(目的),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写,作者的写法还有没有替换,替换了之后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什么?

这些词句都揉透了,再概括总结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点,比如“某A的场景吸引我是因为他颜色词用得特别精准”,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仿写了,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颜色词”这一块去。

一次一个点,这个点内化成思考本能了再去练下一个,不要急,慢慢积累。

另外,不一定大作家的写作风格就是适合你的,也不一定某A最出彩的写作方法你就喜欢,如果遇到“大家都说这个人牛逼可是我就是不喜欢/不想学”的情况,咱就不学了,换一个。

你可以哒!不要妄自菲薄哦!


如果确实读了很多书的话,词汇量应该是有的~那么每次当你觉得“我写的东西好苍白”的时候,不妨试试改写,并且在改写的时候有意引入一些你认识但平时不用的词汇。“见过但拿不准词义”正好去查个字典积累下来~

一个意思我能改写出三种表达吗?这三种分别有什么特点?哪种最好?

如果是“不够细腻”,扩写也许可以帮助你。

有哪些细节(包括人物和客观存在)可以补充这个场景/这种情感?有哪些修辞可以用在这里?

另外,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阅读毕竟是第二手的积累,生活才是第一手的。“想象力”这种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培养=-=,但是越小的细节越戳人,这是只要用心看就可以积累的好素材~



先要说,环境描写最大的作用是渲染气氛,有时候还有埋伏笔的功能。

至于位置呢,在一个情节的开头或结尾的这个不用说了,没有突兀的问题。

在行文中间的时候,它就和“节奏”有关系了。

环境描写这东西显然是拖慢节奏的,快节奏的场合,比如争吵,一定是两个角色一个人动作一个人反应,前一个人再对反应做出反应;文章的高潮、紧张的情节是要求角色动作完全不中断的。所以在快节奏的场合,是不宜插入(过多)环境描写的。

(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字数越少节奏越快)

但,比如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越吵越厉害,一个人口不择言地说出了非常有冲击力的话的时候,很有可能另一个人会愣住。你需要一个戛然而止的效果,这时候加入一小段环境描写,乃至于空行,会让行文节奏骤然慢下来,会是一个很好的效果。

另外,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而非“矛盾爆发”阶段,就更要注意环境描写的烘托气氛的功能的重要性了,因为在这里,它“调控节奏”的功能性很弱。大段的环境描写一定要是情节/行文需要,而不是“写了这么半天都没有环境描写我得写两笔”然后刻意去拉关系。

最后,如果你有很多环境中的小细节想交代,写成一段之后放哪里都不合适的话,不妨试试把它们拆散,或者让它们变成人物的动作(而不是简单地建立联系)。

比如场景+两个人的对话,可以是:

厨房里,老旧的油烟机发出“咣咣”的声音,吵得人不耐烦却仍然没起到什么作用,玻璃上厚厚的油烟让正午炫目的日光步履维艰,客厅里仍然昏暗得不得了。缺了一角的瓷盘子摆在三条腿的桌上,红烧肉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飘进了黑漆漆的走廊。

A关了油烟机,喊道:“大菜出锅啦,来吃饭!”

B在走廊另一头远远地应道:“就来!”

也可以是:

A关掉“咣咣”作响的抽油烟机,把缺了一角的瓷盘子放在了桌上。玻璃上的油烟让盘子里的红烧肉看起来没那么鲜艳,但A深吸了一口气,美好的香气让他仍然对自己的厨艺非常有信心。他敲了敲断腿的桌子,喊道:“大菜出锅啦,来吃饭!”

B的声音从黑漆漆的走廊另一端远远地响了起来:“就来!”

个人更偏向第二种写法,让人物直接对场景里的东西做动作,减弱“这是单独一段环境描写”的感觉,会比较顺w

评论(3)
热度(115)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一条咸鱼十洲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