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咸鱼十洲

杂食上天,什么都吃

[质问箱] 没有谁理应与我同行一生

 来自突然又好了的质问箱



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就很着急所以我先答这个了,前面那位问写作深度广度的旁友稍安勿躁w

——

提问的这位朋友看起来还在上中学,我不过痴长几岁,感谢这位朋友如此信任我,愿意听听我的看法。难说见解,也并非什么意见或建议,不过是我虚度的几年的一些经历和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个人觉得,交朋友还是以“我想和TA做朋友”为标准为好,找不到就不要勉强,因为交朋友是用心的。至于“人脉”,完全是另一回事:利益的交换而已。


先说交朋友的事情。

我以为,女生(心理年龄)小的时候总是把“合群”看得过于重要。这个“合群”是“去上厕所/接水/吃饭的时候有人手拉手一起走”——我小时候也这样,除非是去找老师,否则不喊上一个人绝壁不会出班门的。

但这和“有朋友”相去甚远,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事情。因为手拉手去上厕所的两个女生完全有可能分别在背后婊对方,而两个独自去上厕所的女生也很可能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由三个要素共同奠定的:共同的经历、观点和爱好。

其中,“经历”指的并不是两个人手拉手一起去上厕所这种事情——而是能看出(发展出)后两者的事情。

手拉手去再多的厕所也没有卵用


我初中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Z,就是上课都要传纸条聊天以至于月考两个人排名分别下滑三五十名的这种(……黑历史.jpg)。

我们俩还和J关系也不错,不过稍微远一点,和J没那么黏糊,但放学和午休大课间是一定会在一起的。

那个时候,Z是胆小内向乖乖女,成绩中上但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我是成绩在第一梯队但从来没拿过前三,因为没心没肺所以上课活跃深受老师喜爱。而J在我们那个校规变态的重点校里是有点非主流的,成绩中游,天天戴着耳机听歌,歪着戴一顶鸭舌帽——后来就专业跳舞去了。

初中一毕业,我和Z就都很少听到J的消息了,也就高一教师节一起回去了一趟,大学才通过微信加回来,但私聊也几乎没说过话了。

你说当年我们和J是一堆儿的吗?

显然是的。

但我和Z都是按部就班读书的,听歌就是听歌,只分爱听不爱听。那些歌在J耳朵里是什么样子我们根本不理解(没有发展出共同爱好),J为什么想跳舞我们也不知道(没有产生共同观点)。所以即使我们三个一起走过至少一千公里的路,现在我们和J也只能是“普通同学”的关系。


而即使当时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友谊,这份友谊也未必能持续一辈子

我和Z那会儿如胶似漆(不是),无话不谈(我以为的),互相安利动漫小说(有了共同的爱好),躲在校园的角落里悄咪咪谈论生死之类的哲学大事(有了共同的观点),所以初中毕业之后我们的联系也一直很频繁。

直到大学,她约我一起出国旅游,说两个人她妈妈不放心,于是她带了她姐,我带了我媳妇,四个人走。作为旅行的发起人Z展现出了各种不靠谱,比如迟迟不买机票眼看着它从七八千一路飙升到一万多,旅行的过程中我和我媳妇也和她们姐妹俩产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比如你们饭点儿怎么走路直眉瞪眼的不找餐馆、你们怎么要去这些地方我不想去、你们怎么这么慢你们怎么这么快)。总之虽然不至于一肚子气,但也不是一趟愉快而完美的旅行。

回来之后我们俩都没联系对方,属于各自冷静。后来她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你知道吗你一直是我的“别人家孩子”,我知道我没怎么出过门,但我就是想证明你能干的我也能,我不比你差。我震惊了,我们当时认识了七八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我说我没想过这些,我是希望你能更好的,我甚至希望你能比我好,不是说我想利用你什么的,我就是觉得两个人层次差太多会没话说,会越来越淡的,我想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她说我明白,可是我做不到啊。我们俩隔着电话哭,她蹲在寝室,我蹲在教学楼的楼梯间,一边结结巴巴地说一边哭,因为我们都知道话说到这个地步,就再也回不去手拉手一起上厕所的时候了。

也是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友谊如果想长久必须在整体上是大致对等的(我和Z的关系里一直是她向我示弱寻求帮助,而我从来没和她说过什么苦恼);另一个是友谊不是理所应当就存在一辈子的,是要好好维护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特别好的人做朋友,记得也要对TA好,要让TA能依赖你;也要收下TA的好,适当地去依赖TA。


另外,在班里交不到朋友是正常的事情,非常正常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几百万人是你们都认为彼此可以成为朋友的人,但这几百万人撒进地球村里,跟海边上撒了一把沙子没区别,能不能遇上全靠缘分。

如果你们学校的生源比较单一,而你是这“单一”里的一份子,几率就会大一点;学校的气质强烈,能真正意义上地赋予学生一致的气质(而不是新闻稿上的X学校的学生都勤奋!刻苦!钻研!这种口号)有加成;反之几率就更小一些。

我们高中就属于生源纯粹气质拔群的,我在高一的理科班还是一个如胶似漆(……)的好朋友都没有,关系最好的两个同学也不存在课间必然有对话的。而且因为选修课和社团的存在,我们高中的社交圈子是大于班级甚至年级的,就,很神奇的,我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

我们课间都看书,但很可能一个在看柏杨一个在看花间词还有一个在看雨果,互相在内心不屑一顾;我们午休和放学都去做体育活动,但很可能一波在打篮球一波在打排球还有一波在下围棋,场地隔着十万八千里;我们都喜欢生物,但很可能一个在刷题一个在熬培养基还有一个在养小白鼠,谁也不知道谁到底在干嘛。

就,客观条件都已经这么好了,还是没找到能那么要好的朋友。其实当时班里有很多很好的同学,但是那会我自卑极了,总怕自己那句话说得不太对,于是很少主动撩人,就这么错过了。缘分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遇到对的人是一回事,两个人的心理状态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我高一是怎么过的呢?

去图书馆的时候自己拿着卡直接去了,打球自然有打球的一波同学,熬培养基的问题老师比同学靠谱。

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自在。

——主要是我混得并不惨,H1N1的时候我发烧在家隔离观察,还是有同学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并不)给我送一趟作业的。

这就可以了。


即使是现在,我也并不存在一个可以和我聊一切的朋友,即使上文戏称的“我媳妇”,也并不能——毕竟我俩认识了多少年就站了多少年的对家,简直人间惨剧(最近的一出惨剧是刀剑我萌一期,她萌了得有七八位就是没我家一期)。我认为追求完全的契合太难了,即使找男票也没法这么要求。大家求同存异就好了,和我媳妇我们聊吃的、和阿水聊写作、和寒枝聊留学、和我高中同桌聊话剧……完全没有必要强迫并不打算留学的阿水和我一起探讨留学行李必备清单。


至于“人脉”,我感觉这是一个大学毕业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你的同学再厉害也就是大学的学生会会长,他能干嘛?最多就是校内演出给你扣两张票而已。

因为在“学校”,有一个叫“老师”的存在压在所有学生的上面,单说在学校行事,你认识再牛逼的学生也不如隔壁二狗子的爸认识校长。

等开始工作了,走到社会上,你才会发现认识一些你觉得靠谱且对方也觉得你靠谱的人是有点用的,比如给你的客户觉得你靠谱于是给你介绍了另外一个客户什么的——是的,你的“人脉”完全不需要和你是“朋友”,只有工作关系的人只要你们互相给对方带来利益,就也可能成为你的“人脉”。

(比如在介绍客户的栗子里,原本的客户A介绍了新客户B给你,于是你欠了A一个人情,但你得到了发展另一个客户的机会;如果你靠谱,那么B也欠了A一个人情,但是B得到了一个新的可靠的合作伙伴。至于你欠的人情,A可以拿来让你加班给他做个急单之类的。总之整个是个利益循环,只需要互相认可工作能力,不需要任何共同爱好之类的柔软存在。)

从你开始工作,到你真的用得上人脉,中间有足够的时间给你积累(如果你不做销售的话)。上学的时候有靠谱的小伙伴当然好,但是没有的话也不用担心——谁的第一份工作也很难靠自己的人脉找到,要靠也是父母的人脉。

当然,如果有人非觉得只有一句话能把自己家底都贴给你的铁哥们才叫“人脉”,当我啥都没说。


综上,我觉得你只需要去寻找可以和你对等交流的朋友,不需要为了所谓的“人脉”去刻意讨好自己不想交朋友的人。玩不到一起去的人无论如何也玩不到一起去的,职场人可以适应“同事只有工作关系”,你也可以把同学关系处理成“学习关系”。你只需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者举手之劳行个客套的方便,甚至偶尔稍微有点有来有往的小矛盾都无所谓(不要发展成霸凌就好)。毕竟等你们在社会上滚上两年,你们就都会觉得与其纠缠过去的两句口角,不如给老同学行个方便,让对方欠自己一个人情,谁知道以后用不用得上呢?


PS. 如果你家长没有开明到一定地步(就TA的观点来看几乎可以肯定没有),就不要在观点和家长完全相反的情况下进行辩论,吃亏的一定是你,一定是。家长暴力揍你一顿是怎样的人间惨剧就不说了,就我家长这样我摔门大哭还看着我笑的也不是什么好状况。

评论(20)
热度(94)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一条咸鱼十洲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