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咸鱼十洲

杂食上天,什么都吃

[随笔] 浮生一日/巴黎

浮生一日

 

人都说法国人浪漫,我去了趟巴黎,没怎么感觉到法国人的浪漫,只感觉到了法国人的“闲适”。

我现在在伦敦读书,习惯了每天路过无数的COSTA星巴克,还有欧洲本土的NERO和PRET。这些品牌加起来,店铺密度之大,大概赶得上日本的便利店。

然而到了巴黎,同样是城里,却到处都是café,什么时候路过什么时候店里都有一半的人。有的是三两好友喝着咖啡闲聊,有的是独自一人捧着一个骨瓷杯子低头看书。

我回忆了半晌,感觉在伦敦,大多只能看见步履匆匆的白领从超市买一份三明治meal deal,或者坐在麦当劳里狂敲键盘的人。

看起来,巴黎人是挺有生活情调的。

走在他们的菜市场里也能感觉得到。他们的市场沿街而设,大多卖新鲜食材,没什么卖成品的摊子。比起伦敦的菜市场来,可选的品种要多上不少。

想来如果问这里的摊主某种菜怎么做,总不会得到伦敦摊主“放在开水里”的回答了。

想吃饭的时候也是不必打开任何点评软件的,路过的餐馆里只要有那么几桌食客,大多都不会踩雷。

……这在伦敦是不可想象的行为。

然而吃只是一部分,“情调”这东西总是要显示在更“高端”一点的地方的。

比如沿街的家具店。

我去过国内的家具店和婚纱城,场面大都比较“乡土”;而我在巴黎见到的那些都是沿着塞纳河的店面,透过落地窗里,能看见各种设计精巧的家具。这些店里大多配了些配套的装饰,比如银烛台上的白蜡烛,或是实木桌上的墨绿色绒布。

也许有它们都是“高端定制”店的缘故,但在国内,绝无可能想象在乌镇河边不开餐馆客栈,却开家具店的行为的。

博物馆就更不用说了,世界闻名的卢浮宫名不虚传,走断腿不是梦。我们是从最“不知名”的展馆入口进去的,按顺序一层一层逛,等到了最后,我全凭一股“来都来了怎么也要看一眼蒙娜丽莎和维纳斯”的执念挪动到欧洲艺术馆的。

只是卢浮宫的游客和伦敦的也不大一样,我在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画廊的时候,大多可以根据人群密度判断展品价值,除非那件展品的位置实在太过不好。

然而在卢浮宫,只有蒙娜丽莎面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许多人。其他的作品,比如《断臂的维纳斯》《自由领导人民》之类美术书历史书作品最多有三四个人。其中最惨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它周围太清净了,我差点直接路过,抱着“好像有点眼熟知道一下它是啥”的心思去看了一眼解说,然后差点跪了。

奥赛美术馆也是一样的画风,好像梵高和莫奈展得多了就不值钱了似的,只有毕加索的临展排了二百米的大队。

不过最神奇的还是沿着河边卖油画和速写的。

两个举着画笔看摊的老大爷一开腔,熟悉的乡音差点让我哭出来——和什刹海地安门那边支着画板二十一张速写的绝对是一伙儿的。

你说国人怎么就这么有本事呢。

 

总的来说,巴黎这地方虽然地铁比伦敦还一言难尽,埃菲尔铁塔也老破小得不行,但我还是挺有好感的,这次行程排得满,天天死在博物馆。

下次我大概也能像当地人一样偷得片刻闲,在塞纳河边找个café坐个一下午,好好欣赏一番那百十年也没有怎么变过的风景吧。

 

评论(2)
热度(27)

© 一条咸鱼十洲 | Powered by LOFTER